旅行游记 #11 济南、青岛游记

齐鲁大地! 2020.01.10 · 旅行

济南

前往济南选择了D1621次,北京局集团石家庄客运段担当,CRH5A,石济客专运行至济南西站后经联络线抵达济南站。

CRH5A的二等座乘坐感受较差,胖一点的人坐会很不舒服,太窄了。

到达济南后,出来打个快车先去住处。快车司机刘师傅一路上介绍了济南及济南周边的景点,酒店附近不好掉头,协商后停在路口,帮忙拿行李并告知进路口后有多远,在路的哪一侧,十分好评!

其实走进路口边上就是,并没有走多远。

安排好住处,先去吃个午饭,午饭选在会仙楼,会仙楼也是济南的老字号了。

▲ 糖醋黄河鲤鱼

不愧是店里的招牌菜,好吃!

▲ 溜肝尖

吃起来稍微有点老,但是还可以。

▲ 拉皮

大热天的吃个凉菜,不知道吃啥凉菜时,拉皮乃首选。

吃完去趵突泉看了看,又去大明湖转了一圈,没拍什么,而且在大明湖的时候突降暴雨,看了会儿大明湖雨景还行。

晚饭选聚丰德,另一家济南老字号。

▲ 油旋

外酥里嫩,挺好吃的,推荐。

▲ 奶汤蒲菜

奶汤蒲菜是济南地区传统风味汤菜,感觉蒲菜没有很入味,一般吧。

▲ 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济南的传统名菜,相传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济南九华楼店主首创。
聚丰德的九转大肠还可以吧,口感还是相当的不错。

▲ 拉皮

凉菜,仍然是爱吃的拉皮,这家的凉拌汁调的很好吃。

青岛

在济南只停留了一个下午,次日一早,前往青岛。

济南前往青岛,选择了暑运期间加开的临客D9471次,经胶济客专运行至青岛北站。

一开始打算地铁去住的地方,时间还有点长,不如干脆打个火的直接到青岛站,于是选择C6513次从青岛北站坐到青岛站。

青岛站还是一站台待遇,出站后坐地铁去住处,这样坐比从青岛北站坐地铁去住处节省一些时间。

青岛地铁还是十分好评的,自动售票系统布置的很全,售票机、验票机都有,售票机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还有售票机支持其他平台购票。

最好评的是,在主要出入口及人工售票口,可以免费领取地铁旅行指南。

这才是一个旅游城市该有的样子。

第一站,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创始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

1903年,由德国商人联合投资40万马克在青岛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采用德国的酿造技术以及原料,使用崂山矿泉水酿造,在中国生产德国风味的啤酒。当年设计生产能力2000吨/年,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啤酒厂。

随后经历了日占青岛时期、青岛解放国营时期、成立股份制公司上市等多个阶段,现已成为拥有50多处啤酒生产基地,年销售量世界第五的啤酒厂商。

▲ 青岛啤酒厂
▲ 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在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第一家以啤酒为主题的博物馆。

2002年,青啤公司开始规划、兴建“青岛啤酒博物馆”,2003年8月15日,青岛啤酒厂100周年之际,建成开业。

青岛啤酒博物馆也算是国内不多的工业博物馆之一了。

人多到限流,等待多时终于进去了。

▲ 青岛啤酒博物馆
▲ 青岛啤酒厂内建筑
▲ 1903年酒厂模型
▲ 1906年青岛啤酒荣获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奖
▲ 1903-1916年啤酒商标
▲ 不同时期的青啤广告
▲ Royal打字机
▲ 早期听装青啤
▲ 1963年全国评酒会优质奖章
▲ 1980年国家质量奖
▲ 青岛啤酒操作法

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在唐山召开全国第五次酿酒会议,提出“啤酒行业学青岛”的口号,并决定组织力量对青岛啤酒厂操作法进行写实,向全国推广。

在对青岛啤酒操作法的写实过程中,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西安、杭州等多地的20多人组成工作组,下设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原料、设备、技术7个写实组,最后43天完成初稿。

▲ 购买青啤的介绍信及提货单
▲ 五十年代港澳对青啤的报道
▲ 青岛啤酒上市时的认购单等
▲ 厂区模型
▲ 荣誉墙

▲ 不同时期的青啤包装

▲ 老设备

买了多品种品鉴票,所以这边看完就去青啤小屋喝啤酒。

▲ 四种啤酒

黑啤、IPA精酿、纯生、原浆各一杯,每杯约0.2L,度数依次降低,口感依次变淡。

黑啤可能算是国人最早接触的精酿啤酒了,麦芽味重且略带甜味儿,口感厚重。

IPA精酿,IPA精酿全称India Pale Ale,据说起源于英国,英占印度殖民时期,因印度水不好,从英国运输啤酒需要两次穿过赤道,英国的其他啤酒无法承受,为提高保存能力而诞生的。

就大D个人而言,IPA精酿是这四种里最好喝的一杯,味道没黑啤那么苦,比较均衡。

▲ 生产线一瞥

看完撤退。


来了青岛,肯定要去海边玩,光顾着玩了,没拍几张,集中放上。

主要去了金沙滩和石老人,还去了一趟小麦岛。这三个地方推荐未来有准备去的小伙伴,比市内的第一、第二海水浴场好不少。其中金沙滩比较远,但是公共交通很方便。

▲ 大海啊全是水

八大关的花石楼、公主楼,天主教堂、大学路、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五四广场也都去了。

▲ 花石楼

花石楼是一座哥特式融合俄式风格的建筑,因以不同外表效果的石头砌成楼梯,故称“花石楼”。
花石楼起初是俄国商人涞比池的私宅,后卖给英国人,曾作为英国驻青岛总领事的官邸,20世纪40年代末,蒋介石曾在此居住。

后来去了圣弥爱尔大教堂,当时因为台风靠近,下起小雨,就没在室外拍摄,恰好赶上教堂内有管风琴演奏,听了很久。

圣弥爱尔大教堂始建于德国租借时期,砖石双塔结构。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正门朝南。立面属于仿哥特式和罗曼式的折衷。两座钟塔楼身高56米,塔尖各竖有高4.5米,1吨多重的大十字架,西塔上部挂一口大钟,东塔上部悬有三口小钟。

教堂内部采用古典圆拱屋顶,所有窗户都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彩色玻璃图案拼成。教堂门上方有一架管风琴,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管风琴。

▲ 教堂内部

▲ 彩色玻璃花窗
▲ 管风琴

管风琴是一种大型气鸣式键盘乐器,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乐器,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管风琴在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宗教的弥撒仪式上,扮演者莫大的信仰角色。首次出现于公元前250年前后,因为管风琴的结构是直接依附在建筑机构之上,所以一般与教堂或歌剧院、音乐厅同时建造。

感兴趣的读者,除了查询一下当地或附近城市的音乐厅(或歌剧院)是否有管风琴之外,还可以查询天主教及基督教的教区信息,找最近的大教堂看看。

比如北京、青岛、厦门、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部分教堂有管风琴。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馆内禁止拍照,就在外面拍张吧。

▲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

去了五四广场两次,第一次去的比较晚,当考察机位。第二次去的早点,拍摄了几百张不同时段的,挑选后堆栈出一张。

▲ 五四广场

吃吃吃环节。

住处附近有一家店,店名“小林家常菜”,简直宝藏饭店,在青岛的日子几乎都在这家吃的。

▲ 风味茄子
▲ 辣炒蛤蜊
▲ 果仁苦菊

再来个饺子,美滋滋,可惜大D过敏,海鲜的口福算是没机会享受了。

▲ 糖醋里脊
▲ 菜心蛰皮
▲ 风味蟹钳
▲ 菜花炒肉
▲ 干煸鱿鱼
▲ 小林春卷
▲ 青岛啤酒散啤
▲ 青岛啤酒原浆

到了山东,把子肉还是要吃下的,特意找了一家据说把子肉很好吃的店,在青岛地铁3号线高雄路站附近,名叫“家园私房菜馆”,据说已经开了快三十年了。

▲ 把子肉

传说把子肉还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有些许关联。

把子肉的做法是将五花肉以草绳捆扎后制作。入口即化,香而不腻。

这家店做的还是挺好吃的,推荐。

后记

在青岛游玩的这几天,碰巧赶上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到海边时,风高浪大请勿下海的广播不绝于耳,所以也就没怎么在海边玩耍。也就没怎么拍什么照片,下次有机会再去,青岛是一个值得二刷的城市。

回程选择了K208次,经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焦柳线、襄渝线、阳安线、宝成线运行。

这次出行之后,广义上的北方地区,除了青海、宁夏、山西之外的其他省份,均到过,见下图。

▲ 已到过的省份

这次夏季游的游记就到这了,下次更新是宝成北线公益小慢车6063/4次的游记,敬请期待。

本文被贴上了: , , , , , 标签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标注。